这轮兑付危机落幕后,P2P 行业将走向何方?
近日,笔者一直在寻找着这个答案。
但是,多数 P2P 平台人士对此并不乐观。在他们看来,如果将 P2P 业务简单地分成资产端(借款)与理财端(投资),就会发现,这场赎回潮给行业带来的重创,是难以估量的。
在理财端,平台接连爆雷正导致 P2P 投资人信心大幅削弱,即便在赎回潮落幕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平台违规操作与恶意欺诈的顾虑,将让多数出借人不敢再投入大笔资金。
在资产端,一些借款人甚至变身 " 老赖 ",他们的算盘很简单,宁可不还钱,等着平台最终倒闭,到时债务无从追索,也就变成一笔糊涂账。
" 其结果就是出借人不入场,借款人不还钱,整个 P2P 平台业务发展陷入停滞。" 一位 P2P 平台人士的这番话,反映当前他们最大的顾虑。
不少 P2P 平台开始寄希望于相关部门出面拯救这场 P2P 危局。一方面加强对恶意逃废债的监管,加快社会信用机制建设;另一方面通过行业分级管理制度建设,让一些完全合规操作的平台能够重新赢得出借人的信心。
这些措施能否让 P2P 走出这场危局?
笔者对此持谨慎乐观态度。先说分级管理制度,实质是相关本部门给完全合规操作平台一份 " 证明 ",以此重拾出借人信心。但若有一天这些平台 " 突然死亡 ",则可能连累相关部门信誉受损。笔者注意到,在这轮 P2P 危局中,不少平台在踩雷并被曝光违规业务之前,都一直标榜自己做好了业务整改,随时可申请备案,以此吸引出借人 " 入局 "。
再说加强对逃废债的监管,在欠钱不还的诱惑面前,这些借款人是否会重视自己的信用记录,是否会正视失信的 " 成本 "?或许在部分借款人看来,信用丢失的 " 成本 " 远远小于当前不还钱的 " 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