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个沉寂已久的互金群里,一个人突然出来冒泡约饭,本来响应者寥寥,后来不知谁喊了一句“真好,金融寒冬,抱团取暖”,把潜水已久的很多人都“炸”了出来。大家在群里重复着这句话,似乎从同行对这句话的认同中找到了很多慰藉。
于互金机构而言,相比2017年,2018年真是冰火两重天:曾经的豪情万丈、曾经的无限遐想,统统不见;活下去,成为很多机构现阶段的唯一想法。所以,2018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又意味着什么呢?
转折点:强监管下的急刹车
2017年下半年,国内互金平台出现了第一波赴美上市潮。141号文发布前后,相关平台经历了一波深跌,2017年底,很多从业者开始讨论抄底的问题,没人想到,漫漫下跌路,只是刚刚开始。
对比2018年11月30日和2017年12月31日两个时点的收盘价,中国互金平台股价跌幅在20%-70%之间;同期,美国可比上市公司的股价波动则在-10%-50%之间。可见,在美互金中概股的深跌,原因不在美国股市,而在中国国内行业层面的转折与变化。
141号文,便是这个转折点。
2017年12月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即141号文),明确了36%的年化利率上限、重申了消费金融机构的杠杆率要求、甚至提出了禁止发放无场景依托现金贷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