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印度的金融科技公司而言,如果说2018年满怀希望踌躇满志,那么2019年则充满了不确定性。不能指望Aadhaar(印度公民身份生物识别数据库)提供的便利,不再依赖Facebook和谷歌的海量数据,也不能依赖单一的资金来源来放贷,所有这些新的现实都必须适应。这也让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对这些原本看来理所应当的“基础设施”的依赖。
2018年以来,一切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当年,WhatsApp仍在筹划推出支付服务。支付公司将希望寄托于即将更新的统一支付接口(UPI)系统,据传该系统具有自动支付功能,用户可以让商户在预定的时间间隔自动扣款。支付公司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而规模越大,估值就越发升高。
公司希望印度储备银行(RBI)不要再把eKYC (electronic-Know-Your-Customer) 仅仅看作是KYC的权宜之计。eKYC的潜力促使各类公司将“贷款视为一种功能”。如果说即时通讯应用Hike有放贷计划,那么叫车应用Ola也有。据初创公司数据库Tracxn的数据显示,2018年期间,总共有64家贷款公司获得了超过4亿美元的资金。
但到了2018年下半年,情况开始下行。UPI 2.0时代到来,自动付款的时代由此终结。非银行金融公司(NBFC)陷入了流动性危机,人们开始怀疑它们向金融科技公司放贷的能力。正值此时,最高法院发布了可能会“压垮”金融科技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禁止私人公司将Aadhaar用于KYC。
挫折纷至沓来,再加上即将到来的选举年、印度央行的换届、全球经济衰退影响外资准入的可能性,对商业模式脆弱的金融科技企业来说,2019年将是其发展的关键一年。而这一切,将从贷款公司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