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曾这样感慨:“人们已经成了自己工具的工具,那位饥饿时自发采摘果子的人成了农夫,那位站在树下以求荫庇的人成了户主。现今我们不再露营过夜,而是定居于大地,遗忘了天空。”
当精力被物欲攫取,人们丧失了探求精神生活的兴趣。当消费生活被贷款包裹,我们失去的,也许是生活本身的意义。
消费贷款正在像水一样,无处不在、触手可及。不过,当你得到一样东西,你也在失去一些东西。
消费贷款,无处不在
过去三年里(2015-2018年),“新晋”贷款人超过2亿,相当于90后的人口总和。
这些人受惠于消费金融的大发展,摆脱了无贷户的标签。据估算,2018年末,央行征信系统中有信贷记录者达到5.4亿人(截止2017年底,有信贷记录者4.8亿人,同比增长12.3%,按此增速估算,2018年末将增至5.4亿人),较三年前增加1.6亿人。再加上不纳入征信的现金贷和超利贷的润泽,至少两亿人迈入借款人的阵营。
两亿“新晋”借款人,成为消费金融风口里的中坚力量,那些追逐风口的机构,赚得盘满钵满。
过去三年,五家消费贷款类上市互联网金融平台(乐信、趣店、宜人贷、拍拍贷、51信用卡),净利润从亏损13亿,变成盈利100亿。
银行也不甘示弱,同期派发了2.5亿张信用卡。以招行为例,信用卡业务收入接近翻倍。
一向崇尚节俭的民族,怎么突然爱上了借钱?消费金融的风口,到底从何而来?
我想,可以从供给侧、需求侧、科技侧三个层面来解读:
1.供给侧,金融机构愿意贷。
存款资金就那么多,借给个人多了,留给企业的就少了。银行为何更愿意借钱给个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