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水滴公司宣布已完成B轮融资,这轮融资由腾讯领投,高榕资本、IDG资本、蓝驰创投等跟投,总融资金额近5亿元人民币。据了解,这是2018年以来互联网健康险与健康保障领域额度最大的一笔融资。水滴公司的巨额融资,让业内关于网络互助、互联网保险业务的讨论再次升温。
如果一个行业突然引起了关注,大抵有这样一些可能:巨头进入,激活了市场;天量融资,赛道风口隐现;创新模式,重新组合资源;重磅政策,顶层设计所指;热点事件,让行业声量日隆。网络互助模式,似乎同时暗合以上几个标准,在B端和C端均引起了热烈讨论。
网络互助平台,一种不算“新”的模式,发端于2014年前后,前有抗癌公社、e互助、夸克联盟、壁虎互助等创新公司多年坚守,后有阿里、腾讯、京东、滴滴等相继入局,再次成为“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的热点。
网络互助模式如何运作;有哪些公司在布局此类业务,业务形态如何,运营数据如何;平台同质化问题何解,商业模式如何落地;普通人如何选择互助计划,与商业医疗保险相比孰优?一文读懂网络互助平台的演进历程。
互助计划or相互保险,两者界线不可模糊
对于刚刚接触网络互助平台和相互保险的人来说,首先需要搞清楚的是两者的定义。简单来说,互助计划是一种民间的互助共济行为,它并非保险;相互保险是保险产品,由保险公司运营,向特定团体或人员发售。
关于互助平台模式的起源,国内外均可找到远古的样本,这是一种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契约:在宗族观念比较强的古代,宗祠是社会运行的基本单位,宗族有祖产,用以拨付族内寡母孤儿维持生计;国外海洋民族长期出海作业,风险较高,出海人在出海前都会拿出一定数量的钱凑在一起,如果有人未归,则用以抚养他的孩子。这都可以看做互助模式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