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可谓共享经济领域的多事之秋。先是网约车接连发生人身安全危机,引发全民高度关注,再是路边的共享单车从 " 颜色不够用 " 到色彩越来越单一。而今,就连曾经如日中天的共享经济头部平台 ofo 小黄车也陷入了巨额负债的困境,无数用户的押金迟迟无法退还。人们不禁要问:共享经济是不是已经凉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让我们从行业的反思说起。
什么是共享经济?
对行业的反思,要从概念的问世开始。
" 共享经济 " 这个术语,最早出现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 · 费尔逊(Marcus Felson)与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 · 斯潘思(Joe L. Spaeth)于 1978 年合作的一篇论文中,其大意是 " 将自己的闲置资源分享给有需求的人,在获得报酬的同时还产生额外的附加值 "。而后经过多年的发展,今日人们理解的共享经济已经上升为一种商业模式,即拥有闲置资源的某个机构或者个人,以有偿的方式将资源使用权暂时让渡给他人,并获取一定报酬。
深入挖掘,不难发现,共享经济模式的主要特征有以下三点:
第一,借助网络搭建信息平台。如此可以打破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及时高效地连接闲置物品或服务的所有者与需求者,在大大降低搜寻成本的同时,还能让达成交易的可能性得到提升。
第二,以闲置资源使用权的暂时性转移为本质。共享经济倡导的是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物品或服务的需求者通过共享平台暂时性地从所有者那里获得使用权,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完成使用目标后,再将物品归还给所有者。
第三,重视物品的重复交易和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