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电影(15.890, 0.22, 1.40%)产业票房突破500亿元大关,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影市场达到202亿元。虽然中国电影票房一路飙升,但不少业内人士还是感受到了近期的“行业降温”,纷纷表示出对资本撤离的担忧。
事实上,影视行业乱象频出,明星的高片酬、过度炒作、虚假票房等一系列问题让影视行业蒙上阴影,6月4日A股影视板块遭遇重挫,包括华谊兄弟(6.020, 0.07, 1.18%)、唐德影视(12.540, 0.12, 0.97%)、长城影视(5.790, -0.56, -8.82%)、上海电影(15.770, 0.13, 0.83%)等股票跌幅均在5%以上。6月17日,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论坛上,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于冬直言:“如果一味的靠资本市场输血融资来抬高产业门槛并不现实,接下来影视股股价还会下跌。”
一家文化投资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对现在的影视公司而言,资本的撤出对行业来讲是一个‘机会’, 撤出的资本大多急功近利,而且这个行业‘水太浑,鱼龙混杂’,确实该洗牌了。”
资本有“眼睛”
“大起大落”是光线传媒(9.670, 0.62, 6.85%)董事长王长田对当下电影行业的形容,他相信资本是有“眼睛”的,“不能抱着能骗就骗的心态,随便就坑了一大片的散户。”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CEO王中磊也坦言,相比三年前的热潮,现阶段明显感觉“冷”下来了。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投资人越来越清楚电影盈利的非确定性,目前行业遇冷更多的体现在融资难上。赛富亚洲投资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阎焱直言:“影视公司也许会进入漫长的‘冷冻期’。”微电影制作人胡朝松告诉记者,此前投资方可能投资了很多片子但收不到成效,使得投资方在选择上更加慎重,从而出现影视行业融资难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