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记者娜奥米·克莱恩曾走访跨国企业在欧美、亚洲、非洲各地的作为,写就《No Logo》一书,在书中作者通过描述知名品牌征服世界的历程,提出深刻反思,指出品牌不断地深入消费者的私领域、探讨跨国企业剥削第三世界的人民以图自身利润。
简单来说,那些知名品牌成功的背后充满了血泪,这无疑是一本非常“左”的书,它反全球化,反品牌化。
这本书催生了NONO族,即远离和唾弃名牌,不靠名牌来显示社会地位,提倡简约,崇尚自然,回归纯真的“新节俭主义”生活。
在我看来,《No Logo》有着不小的问题,它夸大了品牌的负面而轻视了品牌在塑造社会经济、文化,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的因素。
但本书最终提倡的所谓NONO族却在今天有着越来越多的受众,不过这些受众的出现并不是因为对品牌的反感,或受《No Logo》的启发,而是由于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带来一批追求物质上的低欲望的群体。
任何国家的发展都要经过消费升级,而消费的持续升级则会导致消费者的习惯越来越趋于理性化,也越来越趋于精神化。
我曾在《万字长文看懂消费升级——消费升级时代下的消费变化和品牌行动指南》中认为,中国的消费升级经历了这些阶段:吃饱穿暖——品牌倾向——态度倾向——无LOGO化。
中国的消费升级目前整体基本处于品牌倾向——态度倾向的阶段,而更发达的地区正在由态度倾向过度到无LOGO化阶段,比如日本,比如部分中国一线城市的富裕人。他们对于日常用品的消费更趋于理性化,大大的代表身份的LOGO已经不是他们的主要追求,而无形的消费,比如学习,教育,精神等则成为他们的新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