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品产业的商业价值早已被反复论证。
以迪士尼为例,其2/3的收入,均是通过非票房收益,即衍生品、娱乐业务获取。在好莱坞,电影票房收入同样只占有三成左右,其余部分均来自于衍生品等产业。在日本,早在一年前,其动漫产业规模就达到了2万亿日元,其中,动画周边的销售额就接近6000亿日元。
但在中国,这块高含金量的市场却近乎荒芜。
全球特许授权商品联合会报告显示,2016年IP衍生品产业销售总额达1183亿美元。而据国内相关报告,国内动漫IP衍生品市场规模却仅为450亿人民币,尚不足90亿美元。
电影领域,淘票票总裁李捷告诉腾讯《深网》,票房收入很有可能占到了一部国产电影总收入的95%。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国内非票房收入极有可能仅占总电影市场收入的一到两成;在其他泛娱乐细分领域,诸如电视、网剧、游戏等,衍生品等内容后市场同样没有走向大规模产业化。
衍生品等内容后市场缺位的直接后果,是中国的泛娱乐产业公司不得不过于倚靠内容带来的直接收益-----由于没有内容后市场带来的长尾效应,一旦内容热度衰减,其经济效益便呈断崖式下滑。
这也是在中国市场,必须“看天吃饭”的重要原因。即便是此前凭借《战狼2》、《我不是药神》等现象级大片迅速跻身一线公司的北京文化,在过去一年中,其股价也难逃“过山车”的命运。
“电影是周期性的,单独依靠电影收入很难变成一个持续稳定的模式”,李捷表示。系统性风险过大,可以说是大量影视类公司的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