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或许是中国创业史上最疯狂的试错

态度
2018
11/29
12:25
虫二
分享
评论

t0194dfe6cc77e8dca1

2017年5月,20国青年评出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新四大发明时,中国人很高兴,歪果仁很服气,但不到一年摩拜卖身,ofo度日维艰,迅速退去光环坠落凡间。

共享单车确实烧钱,但这在中国创业圈里很常见,从打车到外卖都干过,雷布斯也语重心长,“创业还是要有烧不完的钱”,只不过共享单车烧得既没品味,也没技术含量,最后还引火烧身,几十亿美元落得这个结局,谁都没想到。

以前摩拜和ofo相爱相杀,每到季末就拼数据,现在虽然消停了,但两家公司的日活仍有500多万,在漫天的唾沫星子中保持着足够的用户触点,为什么就不能把优势变为胜势?

因为共享单车一直做的就是“非顾客”生意。

所谓非顾客是一个经济学概念,特指那些有消费意愿却没能成为顾客的群体,说白了就两个原因,一是贪,非要9.9元包邮那种;二是懒,要求服务上门,在中国互联网语境下,谁能用创新模式满足这些欲望,谁就会封神。

当然传统经济组织做不到,因为成本结构不允许,costco实现了一部分,它的办法是把自己变成买手,拿着用户的120美元会员费,跑遍全世界杀价采购,靠佣金而不是商品本身赚钱;拼多多能够破局,是因为中国存在过剩产能+高库存+互联网低价文化这种奇妙组合,C端有人埋单,B端自然有人接盘。

共享单车要解决的是懒病。

2-3公里的短途出行在全球所有大城市都有需求,1995年公租自行车型出现在欧洲,2008年移植到北京,大家都是有桩模式,看起来方便,但仍然存在一个庞大的、未被满足的“非顾客”需求,就是希望自由取还,不受任何限制。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共享单车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中国科技快讯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一位关注出行行业的投资人告诉本刊,网约车的壁垒在于如何构建本地的网络效应,吸引司机和用户。但这对于有资源的公司来说,不是一件难事。在美团和滴滴之间,一定会发生激烈的竞争。如果没有外界干涉,美团肯定会吃掉很大市场。这个市场不是说守就能守得住的。
态度
当杨浩涌决定离开合58赶集另立山头时,原本如一潭死水的二手车电商行业,迅速被裹挟着成为中国互联网领域近年来竞争最激烈的赛道之一。
态度
《纽约时报》刊文称,苹果上月推出了新闻订阅服务Apple News Plus。尽管媒体在此前与科技巨头的合作中遭遇损失,但苹果在全球范围内10亿台设备形成的内容分发能力仍然成为了吸引媒体的重要因素。
态度
优信开始布局智能物流、智能仓储,瓜子和人人车开始押注保卖,“技术”成为行业C位热词。
态度
短视频的流行对市场进行了初步的教育,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开始从读字和读图的时代,迈向读视频的时代。
态度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