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龚进辉
昨天,北京消费者协会发布了大数据杀熟问题调查结果。结果显示,网购平台、在线旅游和网约车三大领域成为重灾区。其中,在在线旅游领域,去哪儿、飞猪均存在老用户比新用户预定酒店价格更贵的现象。
对此,去哪儿、飞猪双双予以否认,称绝对不存在大数据杀熟行为,对所有用户报价均一致。后者更是感到无比委屈,称在线旅行平台上,同一商品不同人购买时价格不同、同一人在不同时间购买同一商品时价格不同等情况,常被社会误解为大数据杀熟,实际上是由于促销红包、新人优惠、酒店和航班库存变化带来实时价格变动等原因造成的。
其实,去哪儿、飞猪抵死不认在意料之中。过去一年来,大数据杀熟舆论漩涡持续发酵,在线旅游行业的携程、电商行业的京东、外卖行业的饿了么、网约车行业的滴滴、在线票务行业的淘票票等玩家,均被曝出存在大数据杀熟行为,官方回应也是惊人的一致:不存在。
具体来看,它们的解释也大体相似,要么是“价差可能由于日期、支付方式、供应商等的不同而导致”,要么是“不允许价格歧视,价格不会因人、设备、手机系统不同而不同”。这些回应貌似有理,但与用户实际体验并不一致,无法有效打消他们的疑虑,尤其是携程,其三天两头因被质疑大数据杀熟而上头条。
同时,北京消费者协会对于大数据杀熟也给出明确定义:经营者利用大数据技术釆集用户信息、建立用户“画像”,并以谋取利益为目的,根据用户“画像”提供特定(非可选性)商品或服务的损害消费者权益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