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能拉伸,基于柔性AMOLED屏幕技术研发而成的折叠屏手机近来频频在各大展会亮相。尽管人们给予了它极高的期待,希望它能打破智能手机现有形态的限制,但首款商业化、真正意义上的折叠屏手机头衔依然等待着它的主人。
曾被业内预测今年或将面世的三星折叠屏手机,近日被称很可能跳票。与此同时,研究机构ABI Research也预测,要等到2027年大多数主要手机厂商才会推出具有这一设计的移动设备。
被千呼万唤的折叠屏手机为何如此“难产”?
折叠屏不等于叠加两块硬屏
智能手机诞生以来,屏幕、显示技术的进步让使用者感受到了愈加完善的视觉体验。在技术联动效应的引导下,其他技术如封装等也随之得到发展。
从柔性AMOLED技术在实验室被研制成功的那一刻起,可折叠手机就离我们的生活又近了一步。其实,早在功能机时代,NEC、京瓷、索尼等厂商就曾推出过类似折叠屏幕的电子产品。“当时的折叠屏更像是翻盖手机的变种,它只是简单地将两块硬屏叠加在一起,距离理想状态还很远,使用体验也非常一般。”通讯专家李殿玺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李殿玺介绍,真正意义上的折叠屏幕应是一块柔性屏被折叠后的产物。
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消费者的口味变得越来越挑剔。双屏折叠中间配上铰链的解决方案显得简单粗暴,类似产品也没能在市面上掀起波澜。
三星公司给出的方案是上下折叠。手机可以像女士的粉盒一样,被随意地打开、合上,进而缩小了手机占用的体积;而不少国内厂商则提出了完全由显示屏覆盖、类似开合书本一样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