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态变迁背后,不曾改变的供需铁律

电商
2019
04/13
10:32
吴筱凤
分享
评论

与独宠一人的恋爱不一样,Lisa的“滥情”在APP的使用中表露无疑。

美团外卖和饿了么是上班族的必备神器,但Lisa偶尔也用盒马生鲜;严格来说京东和淘宝、天猫已经包办了3C和服饰、日用品,但她还经常刷网易考拉、小红书和洋码头,购买欲泛滥时4位数以上的消费从不带手软;然而,路转粉拼多多之后,Lisa的注意力已经从每日优鲜、京东到家上转移,乐此不疲地从朋友圈、从群里“拼”回来一箱箱水果、蔬菜......

“中国市场之大,在供需匹配上可以产生很多化学反应,这其中也蕴藏了零售的机会。”一位电商创业者告诉地歌网。

显然,Lisa个人的消费习惯并不典型,不过这其中传递着一个信号——消费不是分层的,而是多样的。在物质并不匮乏的年代,很多时候或许用户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但是,他们清楚选择更重要。

用户需求在变化,从初始的买便宜、买便利、多选择到体验性、即时性、多场景的变化。与之相辅相成的是零售业态的变迁,从卖货郎、夫妻店、百货商店、大卖场到便利店、线上线下全渠道的电商......

一部消费需求的变化史,其实也是一部零售业态的变迁史,因而在这一规律变化中“零售之轮”“手风琴”“真空地带”“零售生命周期”等著名的理论都能从中找到立论支撑。

同样,近几年盛行的新零售亦如此。

新零售的本质也是社会零售业态的演进,是移动互联网与支付、社交的技术解决方案叠加,带来了更融合的场景,同时快递+快送+到店等融合的履约场景,保证了随时随地下单的便利体验。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开枝散叶的新零售业态正以不同的方式满足多样化的用户需求,以切割不同的市场份额。零售数字化也带着某种规律。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零售业态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中国科技快讯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聚宝山庄附近有家苏宁小店,李开除了派送快递,还是“苏宁秒达”的骑士。为了让服务离用户更近,苏宁围绕线下丰富的零售业态提供1公里30分钟、3公里1小时的分钟级社区配送服务。双十一期间,苏宁秒达打造的半小时生活服务圈将覆盖10000个社区。
电商
据悉,转运大狮是苏宁易购双十一发起的送福利活动,11月1日-11月11日,每天抽取一名“转运大狮”,中奖者将获得100+品牌赠送的豪华大礼包,大礼包清单加起来可达3米长,而且相比于“锦鲤”,“转运大狮”人数有11人之多,大大增加了中奖概率,网友可持续关注并转发“转运大狮”微博。
电商
美媒还指出,双11也是阿里巴巴新零售技术的演练场。诸如阿里“虚拟试衣镜”,通过AR技术让用户提前体验服装穿着后的效果。同时,盒马的机器人餐厅也在双11前开张。收餐机器人在人流里穿梭自如,它会引导顾客将用完的餐盘放入自己身体的肚膛内,然后再驶向下一个餐桌,遇到障碍物时,它会自动避开。
电商
苏宁零售云使低线市场消费者拥有更丰富选择的同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推动低线城市经济发展。
电商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