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币,似乎已经成为了虚拟货币身上无法消除的烙印,有关虚拟货币安全性的讨论,从它诞生以来从未停止。
从 2013 年的 Mt.Gox,到 2016 年最大的事故 DAO,再到 2018 年初日本第二大虚拟货币交易所 Coincheck 遭受黑客攻击事件,盗币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上都在逐年提升。
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安全性危机。链得得 App 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案例查询,以 " 比特币 " 为检索关键词,在 2014 年至 2018 年 9 月初期间,刑事案由有 134 个、民事案由有 115 个,行政案有 2 个,此外还有各类 " 空气币 "、" 传销币 " 案件,金额动辄便以 " 万 " 起步。
对于虚拟货币被盗,中国有哪些法律可以遵循?被盗数额在多少以上可以立案?从目前国内已经立案的虚拟货币相关事件中,何种被判类型居多?哪类问题是正处法律空白窗口亟待解决的?链得得 App 为此请教了多位专家,试图解答种种疑惑。
" 虚拟货币 " 是否属于 " 数字货币 "?
关于 " 虚拟货币 " 的属性问题,一直备受争议。
山东警察学院侦查系网络犯罪侦查教研室副主任张璇,曾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的困惑,她透露:" 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了多起虚拟货币相关的网络犯罪案件,以后可能还会面临更多的安全挑战。"
" 然而从技术角度来看,加密数字货币属于信用货币,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但因其在普通民众中自由买卖,就会涉及到资产问题。"
币圈人都有一个共识—— " 数字货币 " 属于资产。诚然," 数字货币 " 是刑法意义上的 " 财物 ",且因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当涉及盗窃犯罪时立案标准会有差别。
以北京市为例,刑法第 264 条规定的盗窃罪中规定," 数额较大 " 认定标准为二千元以上(即立案标准)," 数额巨大 " 认定标准为六万元以上," 数额特别巨大 " 认定标准为四十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