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能垃圾分类”,圆梦“流浪大师”?

专栏
2019
04/02
09:19
刘志刚
分享
评论

 

近日,“流浪大师”红透了整个互联网,成为微信、微博、抖音、论坛的流量热点,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大师”为何在流浪?究诘其因竟是“捡垃圾”之举遭到领导和同事的不解与鄙夷,1991年复旦毕业的高材生最终“因病离职”而流浪街头。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流浪大师”——沈巍终其一生都在倡导并践行“垃圾分类”理念,然而事与愿违,二十多年以来“一锅化”垃圾处理从未改变。从《理想国》到《乌托邦》,从“大同世界”到“桃源世界”,古今中外,数千年来,人们对于理想的追求从未止步,也许“梦”终有实现的一天。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的发展,一个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垃圾分类”产业应运而生。

“国民劣根性”——“智能垃圾分类”势在必行的人性解释

鲁迅曾说:“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他们就看了滑稽剧。”

二十多年前,同事与领导“看”沈巍捡垃圾,觉得极为“滑稽”,于是乎予之“病退”。

二十多年后,网民和群众“看”沈巍捡垃圾,觉得极为“悲壮”,于是乎称之“大师”。

时过境迁,变的是“人心”,不变的亦是“人心”。时光荏苒,变的是人们知道了“垃圾分类”;不变的是人们依然没有践行“垃圾分类”。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中国科技快讯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本次大赛的评委也由学界和产业界大咖共同组成。华为、江苏人工智能学会等组织,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和权威背书,尝试推进国内AI产业与高校的协作进程,打造出优质的产学研结合范例。
专栏
一周热评:张大奕、最强大脑、魏坤琳、三天可见、乐视网、如涵、桑小洁
专栏
趣头条入场:互联网大健康的下半场该怎么玩?
专栏
AWE2019三星白电揭开中产生活一角
专栏
对于网络借贷平台来说,风控的把握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专栏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