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收入一百万,每天盈利一百万,每天纳税一百万。”阿里巴巴成立之初曾许下三个“一百万”愿望。
这一愿望很快实现:2003年日入100万元,2004年每天利润100万,2006年实现每天纳税100万。
及至后来,2013年以年70亿纳税成为互联网行业第一,阿里一直走在互联网行业纳税前沿,2014年109亿,2015年178亿,2016年238亿,2017年366亿。
近日,阿里公布称,2018年阿里和蚂蚁金服共纳税516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0%,每天纳税超1.4亿元,是“纳税一百万”的百倍之多。
税收从来都是反映经济的一面镜子。在阿里实现日均100万纳税的2006年,上市公司纳税百强里,排名前十的是石油、银行两个行业的企业,包括大庆油田、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中石油等。
而在此之前的2005年,榜单上还出现了烟草公司和钢铁企业,包括红云烟草、上海烟草、玉溪红塔烟,以及鞍山钢铁。其后,汽车、地产企业,出现于榜单之上。
从烟草、钢铁、石油,到后来的金融、地产、汽车,再到现在的互联网,纳税的变化透视出来的正是中国经济结构以及经济发展要素的变化:经济的推动力从最早的自然资源,到后来的资本、土地、人力,再到现在的数据、科技。
“未来10年以后,整个中国纳税最多的企业就是今天使用好互联网,使用好大数据高科技,完全挖掘消费和真正的服务行业的企业。”阿里曾在2016年时公开表示。
如今,行到半途,他的这一论断基本可以应验。以阿里为例,2017年时,曾有声音表示,其纳税大多来自于新零售,一个于2016年被提出、2017年正式发展的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