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2019 年 4 月起,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将被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并将在 20 个月内分步完成。其它两大指数——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多元化债券指数和富时罗素指数也预计将在不久后采取行动。
过去一年来,外资加速流入中国股债市场,这一趋势究竟能否持续?要做到 " 稳外资 ",中国需要如何练好内功?资本流动又将对汇率产生何种影响?对此,第一财经记者独家专访了渣打银行(中国 ) 有限公司金融市场部总经理杨京。
" 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预计在未来的 20 个月该类债券配置金额将达到 1200 亿美元,平均每个月被动配置 60 亿美元。之后,我们预计在 2020 年,中国债市将先后被纳入其它两大指数。这意味着到 2021 年的中国债券将被完全纳入三大债指,被动资金流入有望达到 2860 亿美元。" 杨京同时对于如何继续推动中国债市扩大开放也提出了建议。
外资有望持续增配中国债市
今年年初至今,中国 A 股大幅反弹近 25%,外资在 MSCI 扩大纳入 A 股前抢筹的态势明显。不过,在杨京看来,债市可能不会预先出现抢筹现象,而外资流入更应是一个中长期趋势。
" 外资抢筹 A 股的主因仍在于低估值。相比之下,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去年已经大幅下行,‘债牛’过半,今年波动性会提升,因此外资并不会因纳入时点而抢筹。" 杨京说,纳入指数所吸引的外资流入量尚不足以明显改变市场走向,债市仍然由境内各类机构供需决定。从去年开始外资流入有一定加速,但这仍主要是出于对经济基本面的观察,而非抢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