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每个不甘于平庸的年轻人在刚进入社会时,有着同样的沮丧:自己生得太晚,错过了时代机遇,能想出来的创意都已经有人做了。
保罗 · 格雷厄姆也曾抱怨自己没赶上个人电脑的启动,但很快,世界步入互联网时代,他先是用 Web App 完成财富自由,又用 YC 买到移动时代的船票,最终成为了那个可以撬动硅谷的教父。
NOW
从去年年中到现在," 增量 " 是一个被抛弃的话题。智能手机销量下滑,人口红利不再,移动端的获客成本越来越高。短短几年,在微信上获客已经从几分几毛一路涨至几十甚至上百。
这直接威胁到大多数互联网公司赖以生存的商业模式。当你花 100 元买一个客户,那要让他点击多少次广告才能回本呢?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波轰轰烈烈的互联网裁员潮。
但存量市场就没有结构性机会吗?
关于这个问题,最好的肯定答案是拼多多,其次是趣头条。
去年我在写《趣头条,一个讲坏了的好生意》里提到,虽然趣头条有一个好生意,但没有一个好的资本故事。
它原来的商业模式,用 20 元买流量转手卖 100 元广告,当然优于其他 DSP 平台用 80 元买流量卖 100 元广告。
可这种商业模式的价值正在被越来越高的获客成本侵蚀。想要吸引资本的话,重心不应该在 " 内容聚合器 ",而应该是基于现有用户属性的广告价值。
趣头条找到了一批互联网使用程度正在深化的用户,他们对价格敏感、分享意愿高,75% 的用户来自已注册用户的推荐,天然具有社交属性。
除了拼多多,任何电商只要不想放弃三线及三线以下城市的市场,就不能轻易忽略趣头条这个流量入口。
今年 3 月,趣头条获阿里 $1.7 亿投资。毕竟,对整个市场而言:虽然移动互联网的网民增速在放缓,但最后一批加入者的使用程度却在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