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传统电商行业用户增速大幅放缓,流量红利消失殆尽,线上获客成本逐步攀升,近年来,以拼多多、贝店等为代表的社交电商平台,以其创新的商业模式与低成本的流量获取方式异军突起。与此同时,处于爆发式增长期的社交电商更是为兴乡富农提供了众多助力。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过去传统电商曾试图改变农货上行难的局面,但在有限的网店扶贫中,农货只能等待被动搜索,既起不到上佳效果,还让大量投入变成了沉没成本,继而成了褒贬不一的“面子工程”。社交电商的出现,为这一问题给出了新的解法。
以社交电商平台贝店推出的“一县一品”精准扶贫计划为例。该计划紧紧贴合国家进准扶贫政策,在短时间内打造出百款贫困地区网红农产品,被广大消费者所熟知。在刚过去的2 月15 日,贝店平台上来自四川的不知火丑橘更是在24 小时内狂销144 万斤,成绩令人咋舌。
贝店如何通过社交电商将农村好货卖到全国,其背后隐藏的价值与逻辑值得探究。
“价值”分享,让农村好货更好卖
与传统电商并无不同,社交电商的核心仍是前端用户与后端供应链。但与传统电商不同的是,社交电商通过“社交”所具备的“熟人分享”基因,让商品价值的呈现更为直观。
过去,消费者在产生购物意向后,往往会在多个电商平台收集商品的店铺信用、优惠力度、用户使用评价等要素,并通过这些要素确定商品价值,最终选择出性价比最高的商品进行采购。在这一过程中,商品是好是坏绝大多数情况下由消费者自己挖掘,且在选择初期,消费者对商品的信任度是缺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