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双 11 结束后,星图数据给出了这样一份流量报告:天猫占 66.2%,京东占 21.4%,两者共占 87.6%,垄断了绝大部分流量资源。
不过,阿里和京东的垄断地位在拼多多上市后出现了 " 动摇 ",三年时间就长成了一家市值 200 亿美金以上的新巨头,电商格局已经板结的传闻似乎没那么牢不可破,有关电商第三极的讨论也再次甚嚣尘上。
倘若就此把拼多多视为电商的第三极,难免引发一些不忿之声,那些原本就处于第二梯队的电商平台显然也不会同意。
雷军在 2014 年就直言小米是仅次于阿里京东的第三大电商平台,如今更是出现了小米商城、小米有品等多个产品;
" 用电商再造一个网易 " 的网易先后推出了网易考拉和网易严选,而从刚刚发布的 Q2 财报来看,电商业务净收入为 43.66 亿元,同比增加 75.2%,表现出了稳健的增长态势;
此外还有苏宁、国美、唯品会,都可以称得上冲刺电商第三极的种子选手。只是在人口红利不复存在的电商行业,大多数中小电商平台的生存都堪忧,又靠什么成长为中国电商的第三极呢?
01
京东在 2004 年 1 月就开辟了电商这块创业实验田,只比淘宝晚了 8 个月左右,但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阿里和京东却是两个代际的产物。这并非是大众意识上的误差,而是京东的崛起离不开电商的第二次供给侧变革。
先来聊聊电商的第一次供给侧变革。淘宝并非是国内的第一家 C2C 电商平台,邵亦波在 1999 年就创办了 C2C 模式的易趣网,一度占据着 70% 的市场份额。如同当年的 QQ 也尝试过付费注册,被国际巨头 eBay 入股的易趣也开始收费,事实证明这是一步臭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