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共享单车出了名的天津王庆坨镇现在对这个词避之不及。
王庆坨主街道旁的一家上海凤凰和飞鸽自行车销售点,店家已经习惯了媒体的问询,也不愿多聊两句," 你们从北京来,都来问共享单车,去工厂看看,再去共享单车坟场拍拍照片,就那些东西,都一样。"
自行车产业集中的王庆坨镇共经历了媒体两轮密集的报道,一次是共享单车刚铺遍全国时互联网经济拯救自行车业的故事,人人提起共享单车兴奋又期待;另一次则是来探访共享单车泡沫破灭后小镇的衰落。
现在的王庆坨,已经看不到共享单车的痕迹了。
进入小镇的公路两旁的广告牌属于电动自行车广告,开过一块写着 " 中国自行车产业基地,王庆坨欢迎您 " 的路标,就进入了小镇。镇子上主街道两旁多是销售电动自行车和山地运动自行车的店铺,几乎没有店铺说自己做或者做过共享单车的生意,也不见二手共享单车回收商,只有 1 家店铺的招牌上还写着共享单车字样,但老板已经不再做共享单车生意。
" 原本这些都是,前店后厂,你们去问他们都做过共享单车。" 熟悉王庆坨的专车司机邓先生指着道路两旁的自行车销售点说道,但是店主回复都是:" 没做过 "、" 不做了 "。
离开主干道,进入王庆坨的工业区,我们也找不到还在做共享单车订单的工厂,有些还在开工的工厂对共享单车避而不谈,仿佛那是一个晦气的词语,更多的则是人去楼空的厂房。
影响从产业链最下游的小工厂,一路波及到为数不多的自行车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