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爆雷,过度监管正在扼杀印度金融科技企业

金融
2018
12/20
10:13
王倩
分享
评论

在今年11月出席新加坡金融科技节时,印度总理莫迪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金融科技和工业4.0正在印度兴起。”

然而,印度一家初创支付公司的创始人却表示,印度还处于过度监管和合规要求的时期,开展金融科技业务还为时过早。在印度引以为豪的金融科技生态系统中,一股敢怒而不敢言的怨念开始发酵。印度政府满怀期待的世界一流行业,似乎在动辄得咎的监管迷宫中走失了方向。

印度金融科技初创公司使用Aadhaar数据库对新用户进行数字身份验证。Aadhaar是一个基于12位数码识别的生物学数据库,包括虹膜和指纹扫描等生物识别数据。在KYC(Know Your Customer, 即政府认可的身份证明、地址证明等)平台验证银行系统不显示的无银行账户和无法获得银行账户的客户身份时,Aadhaar数据库非常有用。但是,2018年9月,印度最高法院宣布禁止私人公司获取Aadhaar数据,这对依靠Aadhaar提供贷款、共同基金或保险的金融科技公司影响巨大。

11月29日,最高法院又取消了基于Aadhaar数据库的KYC政策,印度金融科技公司不得不仓促应对混乱局面。现在,对于支付、钱包、非银行金融公司( NBFC )、共同基金、保险等不同领域的十几家金融科技公司来说,遵守法规成了“最大”的痛苦。

如果一家公司将经营内容控制在金融科技的科技领域,那么除了遵守公司法和信息技术法案之外,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但只要进入支付、钱包、贷款、共同基金、保险等任何需要许可证的领域,噩梦就开始了。

在科技行业,监管者一般而言要跟上快速发展的初创企业。但是在金融科技行业,印度政府试图将自己变成行业发展的部分动力来源。一位要求匿名的网络保险公司首席执行官说,“如果你问什么让我夜不能寐?答案既不是竞争,也非客户,而是合规。”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印度 金融科技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中国科技快讯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P2P 行业的 " 爆雷潮 " 并未形成系统性风险,但其杀伤力所波及的范围已越来越大,京东、斐讯、小米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被牵涉其中。
金融
自 2013 年国家外管局发布首批跨境支付牌照以来,经过 5 年发展,跨境支付行业已进入到一个成熟却又还未饱和的时间点。
金融
一个新风口已经来临,中国将引领世界电商走向新时代。以苏宁金融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巨头,将不断整合资源、优化体验,打造更加便捷、更加优质的一站式跨境支付解决方案,助力更多国内中小企业走出去,让跨境电商企业资金流通更便捷、更高效,助力更多国外进口商品走进来,助推消费升级、品质升级。
金融
随着比特币的火爆行情的终结,投资者开始重新转向黄金。
金融
由极客公园主办的 Rebuild 2018 科技商业峰会,于 7 月 21 日下午到 22 日上午在成都举行,多家互联网公司高管进行了发言。
金融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