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市场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交易市场的发展和变化,总是按照一定的模式来进行,即过去出现过的价格走势和变化方式,今后会不断重复出现。
这就是著名的“历史重演理论(Recapitulation Theory)”。
不过,历史会重演,但不会简单重复。
今年以来,支付牌照交易市场出现了典型的“历史重演”现象——有关支付牌照交易的信息不断出现,支付科技服务提供商也不断获得新的融资:
字节跳动推出“多闪”和“岁岁通”,谋求支付牌照;
蚂蚁金服成功收购World First;
卡友支付股权变更一波三折;
北海石基支付牌照持证主体变更为敏付科技;
万辉化工7.9亿港元间接控股得仕股份;
新力金融收购手付通案已获证监会核准;
……
上一波支付牌照频繁交易,源起于央行的牌照停发。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公开报道的股权变更有10家,金额超过40亿元;2016年有20家,金额约100亿元。
对比过去可以发现,本轮支付牌照的交易价格已不复往昔,交易双方心态也大为改变,从中我们尝试剖析中小支付机构目前面临着怎样的困局。
牌照停发引发二级市场交易乱象
2015年12月8日,传化支付有限公司获得支付牌照。至此,人民银行共发放支付牌照271张。
从2011年5月18日开始的三年内,人民银行共发放了250张支付牌照,而在2015年只有两家机构新获支付牌照,支付牌照发放进入实质暂停阶段。
2016年8月,央行明确宣布:坚持“总量控制”原则,一段时间内原则上不再批设新机构,并注销长期未实质开展支付业务的支付机构牌照。
时至今日,被注销支付牌照的机构有33家,现存238张支付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