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STO、IPO、ICO的区别

深度
2018
11/14
07:55
链内参
分享
评论

STO很火!很热!CoinShares董事长Danny Masters表示,STO将继比特币、以太坊网络之后引发第三波区块链浪潮。比特币为价值转移带开创新的时代,以太坊网络带来了第二波,而第三波浪潮将由STO带来。

尽管目前人们对STO的争议很大,但这却丝毫不能阻止STO落地的脚步。据了解,目前SEC审批通过STO的项目共39家。而基于IPFS基础网络建设的Rapidash已获得STO许可,此为10月全球首例。

Rapidash的相关人士表示:“目前STO从获批到发行,SEC没有任何辅导,只有监管。所以,对于那些顺利通过的项目方,后续融资速度较慢和定期监管是他们不得不正视的问题。银行账户开设和反洗钱是目前通过STO的两大阻碍,那些拥有实际应用场景的商业模式更容易通过STO,那些想赚快钱的项目会越来越边缘化。”

不可否认的是,STO的想法与区块链的初衷有很多背离,但它却是最符合当下发展现状的。

2017年一大波ICO大热潮的到来让更多主流金融玩家开始关注加密货币市场。但由于监管的漏洞与加密货币行业跨地域等特定属性,行业也出现了大批的欺诈现象。如今已超过97.7%的ICO破发,ICO的数量骤降,被叫停的ICO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各国政府对于加密货币的态度也从谨慎乐观趋向谨慎。而STO,即证券型通证发行这个概念也孕育而生。STO由于其隶属证券,所以整个发行流程会受到证监会的监管,用白话来讲就是STO是对加密货币及ICO的招安。

区块链经济学者朱幼平在接受《百媒链谈》采访时表示:“我们认为STO是有资产背书,有监管的ICO,是发在去中心化区块链上的IPO,STO是未来的主流方向无疑。”

“以太坊发明了ICO,让想搏上位的屌丝能融到钱,实现自己创富的梦想。但这也是辩证法,而且ICO由于毒素太大,最后就演变成了只搞钱不干事儿,发币割韭菜的诈骗工具。实际上,现在主流交易所上面两千多个ICO,90%百已经没有交易量,濒临死亡。从今年的情况来看,ICO臭了,区块链要发展,人们把视线转移到了STO。”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中国科技快讯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互联网时代,巨头们利用我们产生的数据,建立自己的帝国,却从不为此付费;而若区块链与互联网融合,那么数据的提供者也会获得回报,巨头垄断将不复存在。
深度
周二(11月28日)据Finance Magnates报道,比特币最近节节冲高,已经在几家交易所达到了1万美元的关口,在其他交易所也接近这一关口。
深度
论追风口,还是要看手机厂商的。
深度
比特币,多么疯狂的货币。2009年诞生时,其单价不过几美分而已。然而在短短几年内,这当初叫人看不上眼的“小钱”就一路狂飙,从几十美元飞升到几百美元、几千美元……中间虽有大起大落,但这小小的神秘货币还是在今年 11 月成功突破了10000 美元/枚的关口。
深度
无论多么好的应用场景,区块链创业团队来咨询或约饭时,总会拐弯抹角提出“发币”的请求,甚至直接询问ICO如何绕过国内监管。
深度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