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国家网信办发布了第一批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编号。197个区块链项目,获得备案。
在这份名单中,人们发现了各种机构的身影。从BATJ等互联网巨头到传统企业,从金融机构到司法机关,大家都在探索区块链的各种应用。
然而,备案名单一出,整个行业迎来的却是一轮疯狂炒作。有评论者高呼区块链行业将由此获得“正名”。名单发布后的首个A股交易日,所谓的“区块链概念股”们纷纷涨停。
冷静的观察者们开始呼吁,应理智看待区块链信息备案,避免过度解读。也有从业者指出,备案,只是企业开展区块链业务的第一步。
在币价泡沫退潮后,区块链行业正在回归理性。只有监管、企业与从业者共同努力,才能创造行业长久的繁荣。
01、名单出炉
在《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实施一个半月后,3月30日下午,国家网信办对外发布了第一批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编号。
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197个区块链项目,出现在了这份备案名单中。
这些区块链项目呈现出了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197个项目中,有165个集中在北京、广东、浙江、上海、江苏五地。其中,北京独占鳌头,有63个区块链项目备案成功。
细分到城市,又以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四个城市最为集中,备案项目总数共计141个,占总备案数的72%。
从项目内容上看,首批获得备案的197个区块链项目,涵盖了区块链已经落地的各个领域。其中,溯源、存证、BaaS(区块链即服务)占比最多。
这些备案项目主体中,既有BATJ等互联网巨头、A股上市公司、金融机构,也有北京互联网法院等司法机关。
据不完全统计,首批区块链备案项目涉及的A股上市公司便达到了14家之多,包括海联金汇、易见股份、安妮股份等。受备案通过消息刺激,这些股票大多在4月1日涨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