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我们要做外卖业务,让你加入这个团队,你会怎么做?" 今日头条面试官把问题抛给周晓强,这个应届生当场懵住了。" 那真是一场无比糟糕的面试。" 复盘起当天的情形,周晓强惋惜中依然挂着几分自责——即便那可能是个张一鸣都没有好答案的问题。
今日头条最终没有向他抛出橄榄枝。在投出去 50 多封简历、参加 20 多场面试之后,这位密歇根大学经济学研究生又相继折戟腾讯产业投资基金、国家开发银行、高瓴资本、华兴资本等机构——简历都没有通过。
应届生求职市场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2019 年夏季,中国将有 834 万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这个数字与以色列人口总数相当,并再度刷新中国高校毕业生历史记录:比 1 年前高出 14 万,比 10 年前高出 223 万,比 15 年前高出 554 万。
一部分人选择留在阶梯教室继续读书;一部分扎进一二线城市的出租屋与地铁,开始人生的 " 游牧 " 阶段;另一部分则像印第安式回旋镖一般,飞回阔别多年的家乡。和所有世代的年轻人一样,他们手握的最大资本是年轻,未来不再有任何一个时期,可以这样付出试错成本。
对于其中绝大多数人来说,过去十几年里,时间概念就像由学期装成的沙漏,只需每年翻转两次。但是再过 3 个月,他们将开启另一种计量方式,世界对他们的评判维度,也将变得复杂立体起来。与物理年纪的 18 岁相比,毕业更像具有实义色彩的成人礼。
现实存在着吊诡的矛盾:一面是随着新技术与新行业的兴起,年轻人有了更多元的从业选择;一面是毕业生供应量逐年攀升,逢经济周期波动,初出茅庐的后备军似乎 " 多到不值钱 "。但即使年轻,也没人愿为时代变化无辜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