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非池
导语:这既不是一篇单独探讨快手公益的文章,也不是一篇单独探讨快手电商的商业化规律的文章。如果一定要定义,它是一篇近距离观察快手在用自己的基础设施,帮助农产品上行的全过程中的人与货的动态的手记。
这是在一个全新的市场中建设起来的生态,或许称之为生态还略有些稚嫩,准确地说,它是一篇关于路的文章。
第一部分 每个人都在被改变
深冬的四川眉山市,仁寿县附近的浅山里。
川西坝子的冬日依然万木皆绿,但缭绕不去的云气既湿且冷,在一处农宅的院子里,身材娇小的“大姐”黄琴正在劈柴烧火,让远道而来的我们可以烤烤火。
靠在一起”拢火“的有三四个人,都是乡邻,但看上去又千差万别。
身材高挑、微现富态的阿红身穿一身时髦的短貂,她和丈夫在北京做生意有十余年,见过大世面,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浑身不带半点乡土气。
身材娇小的阿沁,穿一袭雪白的羽绒服、面容姣好,她嘴勤手也勤,不时娴熟的添柴加火,不失农村姑娘的本色。她此前在成都开一家自己的小店。
尽显老态的是庞婆婆和她的女儿。老太太穿着十余年前款式的旧棉袄,大红大绿,身边是她的有轻度智商障碍的女儿,在不远处用一种很温和的眼神看着我们,身后的山坳里,是政府给他们盖起的新房子,和一座很旧的木屋,一家八口住在一起。
如果没有“大姐”黄琴和她在快手上做起的柑橘生意,这三拨人虽然都是同村的乡邻,却绝无可能在这个时点交汇在一起。
四川人是出名的勤奋,出名的会做生意,但也是出名的眷恋自己的乡土。
如果没有“大姐”,阿红应该还在北京打拼。她和丈夫在北京的日子过得不错,专营一种德国进口的高端洁具,虽然需要起早贪黑,但收入挺高。不过,近年来随着北京纾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进程加快,许多建材市场都迁离了原址,生活中出现了不少起伏。关键是阿红觉得:“其实出去了十几年,还是恋家,还是想生活在四川,只是在乡坝头赚不到钱。现在,听黄琴说她卖橙子卖不过来了,我觉得回来帮她一起做,是个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