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着一口仙气儿吊着吧。”
当问及如何应对眼下的影视寒冬,《绣春刀》系列编剧陈舒笑言。当然这只是玩笑之语,却也难掩当下编剧行业面临的窘境。
正所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伴随着资本撤离、税务整改等一系列行业大地震,处于影视产业链创作端的编剧们,自然也成了被殃及的那一池鱼。
项目暂缓者有之,自降稿酬者有之,黯然退出者亦有。不过,有人退就有人进,卯足马力、迎着寒风热热闹闹干活的也不少,依然不温不火、默默奋斗的更是沉默的大多数,是为行业万象。
对此,一起拍电影采访了十余位业内编剧,他们中有的是去年刚刚毕业,立志要成为一名职业编剧的行业新人,有的是已经笔耕不辍数十年,感慨着处于行业断层尴尬地位的中年编剧;有人因为参与了爆款网剧不愁没活干,有人却因为编剧老师的项目暂缓拿不到钱,正走在法律维权的道路上。
侥幸有时,焦虑有时,正是眼下寒冬之期编剧群体的一个缩影。
三类编剧最受影响:行业新人、项目有大腕参与、牵扯税改
国内的编剧行业生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处于金字塔底部的,是那些刚入行的新编剧们,他们有些会选择坐班,跟着影视公司孵化项目;有些会进编剧工作室,跟着编剧老师共同负责一个项目,还有一些属于自由接活的创作者;
再往上一级,是那些有独立作品的中青年编剧,有些人会选择自己写原创剧本然后找买家,有些会签约公司走项目合作制,做委托创作;
而那些入行有些年份又或者有名的成熟职业编剧,选择权更多一些,往往会自己开公司或编剧工作室;最上层的、处于金字塔尖的则是一线编剧,往往会有一些经典作品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