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李晓蕾
编辑 | 阳 淼
没等到那个千呼万唤的“跨年一吻”,观众们就纷纷离场。一位女孩表示:“后来我们就不看电影了,专门看多少情侣离场”。另一位女观众丧失耐心后,拿出手机在电影院看起了卫视跨年直播。有人给这部电影打了四分,“这四分给电影院的座椅,我睡得很舒服。”
这里是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的放映现场。上述画面在全国各地的影厅中不断出现。随之而来的是票房的瀑布式下滑。2018年12月31日,《地球最后的夜晚》首映,一举拿下单日2.62亿的票房成绩,刷新了中国文艺片的首日票房记录。1月1日,票房1119.3万,较首映日下滑98%。1月2日,票房降至184.6万,下滑到首映日的不到千分之七。淘票票数据显示,1月7日开始,《地球最后的夜晚》全国日排片场数降至两位数。人气暴跌,院线不愿给出更多的排片。
抖音、猫眼,微博、朋友圈,这是一场互联网工具深度介入的跨年文化事件。谁主导了这场“文艺片商业化”的闹剧?谁在其中获利?谁受伤害最大?冲科技为你挖掘如下。
01
赢家:“一吻跨年”推手合瑞文化
输家:全国电影市场
很多人都在追问,把一部小众文艺电影包装为“唯美浪漫跨年必选”商业片的推手是谁。据《地球》的资方之一人士透露,该片的宣发工作由合瑞文化承担。这家公司可能在业外名声不显,但天眼查资料显示,北京合瑞影业文化有限公司正是《战狼2》《暴裂无声》以及毕赣上一部作品《路边野餐》的宣发方。《路边野餐》宣传期,毕赣上“一席”演讲,在网络造势;在草莓音乐节露脸,推出包括笔记本、充电宝在内的电影衍生品等。20万成本的《路边野餐》拿到649.4万的票房,与他们当时的宣发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