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互联网法院首个采用“天平链”证据的判决出炉。
有趣的是,北京互联网法院于2018年9月9日成立,如今半年有余,才诞生了司法上链第一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天平链”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证据开放生态平台。根据北京互联网法院官方的披露,截至4月11日,“天平链”在线采集数据达3,598,143条,在线证据验证数据657件。目前,北京互联网法院已有58例涉天平链证据的案件,但由于“天平链”强大的“威力”,相关案件的电子证据争议很小,已经有40余件成功调解或撤诉了。
北京互联网法院副院长佘贵清在近日举办的论坛上也表示:“传统审判模式下,不认可证据真实性的情况很常见,较高比例的案件会提出鉴定申请,在一定程度上有拖延诉讼的风险。而对于经司法区块链验证的证据有较高的认可度和信任度,很少申请鉴定或勘验程序,当事人表现更加诚信,善意度更高。
实践证明,区块链技术具有的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不可篡改和可溯源的特点,可以在司法领域开拓较大的应用空间,客观上对互联网信任体系的建立也有推动作用。
通过规则前置、全链条参与、社会机构共同背书,把公平、公正的规则通过技术的力量嵌入互联网诉讼中,是区块链在司法领域应用可期待的成果。”
司法上链第一案具体是如何操作的?
根据微信公众号京法网事的披露,该案件中有3个环节涉及“天平链”。
Step1:蓝牛仔公司之前曾向版权家(第三方存证平台)申请被侵权证据电子数据存证,并获得版权家电子数据存证证书,经版权家可信存证系统进行保管。版权链通过跨链操作将版权链区块的摘要数据在“天平链”上存证,“天平链”返回给版权链一个“天平链”存证编号,版权链再返回给用户一个包含在“天平链”上的存证编号以及在版权链上的存证编号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