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视觉中国遭围攻,由黑洞照片引发一系列图片的版权质疑问题。继共青团中央之后,苏宁阿里百度等知名公司都纷纷晒图并@视觉中国影像。
版权问题一直是块难啃的骨头,侵权事件频频发生,从未停止。今年1月份,《甘柴劣火》洗稿事件也曾刷爆全网,版权保护是一场持久战。
事件背后,暴露出版权领域长期存在的确权难、维权难、以及收益分配不均等问题。
财新记者王和岩对《甘柴劣火》的“洗稿”质疑,更是引起原创内容人的忿忿共鸣。
区块链曾被认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然而,记者细究业内多个“区块链+内容版权”项目后,发现“甘柴劣火”一题难解之处在于,内容难确权,从来就不仅仅是技术问题。
“就像地鼠一样永远打不干净”
版权斗争历史悠久。史料记载,七百多年前的南宋政府不仅制定了法规以打击盗版,还成立行业协会,起到约束和监督作用。
但即便如此,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朱熹依然因《四书或问》被书肆盗版而“亟请于县官,追索其版”。
素有“东方莎士比亚”之称的清代戏剧家、也是反盗版斗士李渔就对盗版者深恶痛绝,“我彼耕食,情何以堪?誓当决一死战。”
更令创作者头痛的是,盗版者不仅盗版,而且为了降低成本,偷工减料。
鲁迅给好友曹靖华的书信中说,由他主编的《铁流》在北平有翻版,但“坏纸错字,弄得一塌糊涂”。
盗版如此,抄袭的历史更远早于此,也更甚于此。
在今天,原《跟着龚琳娜学唱歌》头部课程负责人花无缺就屡受盗版困扰,他说,自家的课程经常被侵权,定价99元、199元的课程,被违规下载,以9.9元的低价批量销售,侵权方用的是小号,根本无法追溯。“举报一个又一个,就像地鼠一样永远打不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