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生变 新政直指骗补漏洞)
华夏时报7月9日报道 在新能源汽车骗补核查结果即将公布前,国家和地方的补贴政策已开始收紧,“骗补”正在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6月20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公布了第四批符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下称《规范条件》)的企业,共有31家单体电池企业和1家系统集成企业进入本批次目录。值得关注的是,《规范条件》将与新能源车型推广目录捆绑在一起,这意味着已进入新能源车型推荐目录的车型,必须同时配套符合《规范条件》的动力电池,才能获得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时隔几天,深圳发改委印发了《深圳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核查机构遴选管理办法》,将对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机构进行遴选管理,补贴开始由产品销售端向充电基础设施领域倾斜。
地方补贴设门槛
在去年8月,深圳发改委便制定了《深圳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运营商备案管理办法》(下称《办法》),规定销售企业要领取地方补贴必须具备一定数量的公共充电设施。此次新的《办法》下发后,无疑是对新能源汽车骗补的一次核查。同时,也是深圳将新能源补贴从汽车本身向充电桩转变的一个信号。
“不得不说我们的行业内有一部分不规范行为,例如为博得补贴而专门建设的电桩。这种电桩的功能性和未来的可持续使用都存在极大问题。当然因此也就有了恶性竞争,长远对于市场的损害很大。《办法》中对‘建桩有效性’的评估,就是明确了补贴是否应该发出的一些相关依据。”专业从事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的深圳云杉智慧新能源技术公司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