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引发的 " 化学反应 " 正在发酵。
2018 年 11 月 5 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召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主旨演讲中表示,为了更好发挥上海等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
当时,中新智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中新智擎 ")董事长郑小刚带着公司产品参展,身处会场,听后感到备受鼓舞。3 月 28 日,郑小刚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回忆,在宣布将设立科创板的当晚,他几乎没有睡觉,与中白产业投资基金总经理杨宏、海通证券工作人员等人在一所酒店大堂内讨论 " 科创板 " 这一新生事物。" 基本上当天晚上就炸锅了。"
如今,科创板的出现已经产生避免科技企业外流效应。记者采访获悉,中新智擎曾搭建好红筹架构,期望尽快赴港上市,而随着科创板出台,郑小刚有了两个可选项。另外,正搭建境外上市体系的某无人车公司,也暂缓下来,考虑回归。
" 衔枚疾进 "
作为创业者,郑小刚密切关注科创板动态。
在科创板提出之日的那场讨论会上,总体分成两派:郑小刚、杨宏等觉得总算是有一条出路了,如果能够落地,对中国的新兴科技型企业来说,将是极大的鼓舞;也有券商表达了隐忧,专业投资人对科技企业的技术能力进行专业化评定尚且是件难事,二级市场资本人士是否面临专业化问题,此外,首次试点注册制,资本人士也担心走向失控。
而从郑小刚的角度看,国家能够将科创板迅速地推出,他相信国家领导层对这件事情一定要力排众议地去完成。
郑小刚的信心其实在此后出现过一次动摇。在 2019 年 1 月 29 日,郑小刚收到朋友转来的一篇文章,标题显示文章由某领导所写,内文提到建议暂缓科创板实施落地。郑小刚不知真假,但看后内心还是些许低落," 当时我们都吓一跳,还觉得这事儿估计就没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