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发布《2019 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首提 " 收缩型城市 " 概念,明确提出: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转变惯性的增量规划思维。
事实上,一份由首都经贸大学学者吴康更新的数据显示,从 2007-2016 年,694 个城市中,总计 80 个城市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占比 11.5%。
资料图(图片来源:摄图网)
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学良也表示,城市收缩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将成为城市发展的常态。
那么,何为收缩型城市?在我国有哪些典型代表?当一座城市不再长大,是否意味着摆在它面前的道路只有遗憾 " 谢幕 "?
收缩型城市有哪些代表?
作为东北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城市,上世纪 60 年代,锦州以 " 大庆式新兴工业城市 " 闻名,创造了中国第一只晶体管、第一块石英玻璃、第一根锦纶丝、第一支人造塑料花、第一只电子真空开关管、第一台造纸精浆机、第一个电子轰击炉、第一台举高消防车和第一部汽车安全气袋 …… 数十项第一。
而现在,提到锦州,许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直播界的 " 鼻祖 "MC 天佑 ……
作为城区人口接近 100 万的中等城市(城区常住人口 50 万 ~100 万),锦州的城区人口从 2010 年的 94.17 万人,降到 2016 年的 83.9 万人 ……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似乎不愿意再回到这座已稍显没落的工业城市。
而作为中国最早兴办近代工业的城市和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营口的人口规模也一直处于收缩态势,城区常住人口从 2010 年的 90.41 万人,降到 2017 年的 77.06 万人,短短 8 年间,减少了 13.35 万人 …… 即便作为新兴的冶金石化装备制造工业基地,营口似乎都难以挽留住向往 " 外面世界 " 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