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双:坚持初心,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

滚动
2018
12/18
02:36
分享
评论

还记得电影《亲爱的》里面有一个场景,法官在处理鲁晓娟和李红琴收养杨吉芳的案件时,面对两位当事人的哭诉与争执,显得极为无奈,案件长时间得不到解决。电影通常会映射现实,现实社会中基层法官也经常会面临“案多人少”“杂事太多”“案件类型相似”的问题。

根据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公布的数据,2016年各级法院审结一审商事案件402.6万件,2016年全国251家仲裁机构共受理案件20.8万件,此外,人民法院报数据显示,仅北京朝阳法院在2015-2017三年内处理的案件数量分别是7万件、10万件、13万件,法官仅200余人。

面对案多人少的现状,如何才能减轻法官负担、提升司法质量?

看到了司法等众多领域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双”)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自成立之初就秉承“科技改变产业,促进社会发展”的企业愿景,为数字营销、司法、电子政务、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客户挖掘数据价值,促进智能增长。在司法领域,国双将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成功“嫁接”行业,短短三年时间作出了不少成绩。例如国双与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共同推出了国内首家法律专业智能问答服务平台“法信(智答版)”,以及为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案例指导研究(北京)基地初步建成的“知识产权案例指导服务平台”,帮助法院实现多维度解析裁判文书,智能检索剖析,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技术实现同案类案一键推送,还可以进行远程审判,实时语音转写文字,当场生成庭审笔录,赋能中国智慧司法建设。

但是,术业有专攻,作为一家科技公司,要解决每个领域特有的难题是不容易的。国双的做法是优先立足于产业,如果业务涉及行业细分领域,必须结合相关行业中最懂行、最有经验、最有能力的专家,甚至让行业专家对项目组成员前期展开周期性的封闭式培训,以此熟悉行业特性和痛点,提升国双在产业领域的服务能力。国双CTO刘激扬说:“要做好一个产业,首先要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既要引进外部行业专家人才,也要进行内部学习培训。”他介绍道,在决定进军司法领域之前,国双专门聘用了一批在司法领域中代表顶层知识能力的行业专家,包括拥有数十年经验的法官、律师、检察官等,并寻找有法律背景的人从事数据和业务分析,组成专业的大数据科学专家团队,在知识能力基础上开展数据建模和解析挖掘工作,这对于法律知识图谱的搭建,至关重要。知识图谱之于人工智能,如同认知能力之于人脑,是让机器具备分析、预测、决策等智能的关键。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中国科技快讯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鼎新俱进,聚合价值——2019柯尼卡美能达媒体沟通会发布集团新战略
滚动
肌肉萎缩症南大学子成苏宁数据分析师:轮椅不会拖累梦想
滚动
小米最便宜触屏音箱发布,搭载喜马拉雅旗下小雅OS内容技能
滚动
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2019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关于推进数据安全立法,保护用户隐私信息的相关建言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滚动
瑞幸咖啡荣获2018年度最具创新力企业奖
滚动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