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那闺女》中几位爸爸似乎说出了大部分催婚父母的心声
中国的综艺节目发展史上,有一类节目经久不衰,它在不同时期流行的节目形态下都会迸发出新的生机与强大的关注度,这类节目就是“婚恋节目”,而我们又响应时代语言,称这类节目为“催婚节目”。
上周,大型女明星催婚节目《我家那闺女》在3月23日迎来了收官。这档聚焦中国亲情观察的节目,据公开资料显示,在首播当日便拿下收视全网第一,重播时段双网第一,13大热搜,其中有4个在当天不同时段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一位。
在播出期间,吴昕泪洒节目的一期,不仅登顶微博热搜,也成功将不少观众的关注点由喜剧类、选秀类节目转向事业型大龄未婚女青年的情感问题。这与曾经的《我家那小子》几乎如出一辙,大龄单身青年的情感问题,相比节目本身的亲情而言,似乎更被观众所“喜闻乐见”。
由此衍生出的“催婚”热议,作为逢年过节亲戚邻里间永恒的话题,虽然被称作单身青年最大的压力来源,却也作为一种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元素”,常被运用到各类节目中。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年中国的“催婚”节目都经历了些什么?
“催婚”进化史:棚内与棚外交叉,素人与明星交叉,观察互动与真人秀交叉
说起催婚综艺的始祖,应该是1988年山西电视台推出的《电视红娘》。随后的1996年,台湾一档相亲节目《非常男女》引入大陆,逐渐引发了婚恋节目在大陆综艺市场的繁荣。两年后,1998年7月开播的《玫瑰之约》,以9位男嘉宾向1位女主角发起追求进攻的约会形式,使婚恋节目在大陆进一步成熟起来。